央行在國慶節前正式釋放“松貸”信號,這令黃金周期間的樓市表現備受關注。不過,數據顯示,國慶節前3天,廣州網簽新房成交量224套,和去年相比下降41.65%。各地樓市成交量總體波瀾不驚,購房者大多仍持幣觀望。
事實上,從今年8月開始,國內部分二線城市商品房限購就陸續松綁,但截止到9月末,商品房銷售回暖并不明顯,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銷售出現了“量價齊跌”的現象。這促使一些業內人士、房地產商開始擔心起今年我國房地產是否會崩盤。
那么,我國的房地產今年有崩盤的可能嗎?以理性、科學的心態加以分析,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如是說,“我國上半年樓市出現回落是市場自身的內需調整需要,也是一種向理性回歸的正常反應。”而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更是言之鑿鑿,“今年樓市由于種種原因注定是一個調整之年,如果由此斷定樓市即將發生崩盤這樣的結論,言過其實。”
從2011年以來國家之所以對商品房限購,是想通過抑制投機性和投資性購房來引導房地產市場的良性發展,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目前市場的商品房自住性和改善性需求相對穩定,近幾年都會維持常態,并不會大起大落。
其次是以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收緊對于個人購房者來說是最為頭疼的事情,但最近央行“認貸不認房”的新政策的落地有效激發了個貸購房需求者的積極性。
此外,我國經濟整體成長的趨勢穩健良好,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行業需要和宏觀經濟聯動成長,如果僅從個別行業和整體經濟的關系,就盲目斷定我國房地產業崩盤是不客觀、不現實的。
那么,該怎樣看待各地房地產市場商品房庫存高企的狀況呢?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其上任后第一個意見便是“千方百計消化庫存”,可見樓市的庫存壓力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各地方政府近期頻頻松綁限購,實際上也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當前的自住性需求量仍很大,這是維持市場信心的根基。自住性需求與我國的人口結構密切相關。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2014年全國24至28歲的年輕人達1.2億,其中約8000萬人在城鎮居住,這部分人群是婚房需求的主體。同時,39至49歲的高儲蓄率人口有2.2億,他們是改善性住房的主體,可以支撐市場發展。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那就是來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只要國家能在小產權房上給一些上市交易、抵押貸款的政策,城市的庫存商品房就會逐漸減少。
哈爾濱市社科院經濟所長、房產協會委員會主任曾燕南說,“百姓最關心的永遠是房價,而房價與社會經濟環境和政策緊密相關。”對于絕大部分有住房需求的人來說,收入與房價仍不成正比。這就意味著,現在的樓市決不是供大于求,而是求大于供,真正把房價降下來才是最重要的。今后政府制定政策只有更細致、更貼近普通市民的生活實際,真正把“市場歸于市場,政府歸于政府”,樓市才能“軟著陸”。而未來房地產業的發展將從過去單獨追求數量的增長轉向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這樣才能實現政府、開發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互惠互贏。由此可見,我國的房地產業決不會崩盤。
來源:中國商報